- 歡迎來到上海啟課自考網!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務,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試院www.shmeea.edu.cn為準。
1、A 2、D 3、A 4、B 5、A 6、A 7、A 8、A 9、C 10、A
11、C 12、A 13、C 14、C 15、D 16、A 17、D 18、B 19、B 20、C
21、D 22、D 23、B 24、C 25、D 26、A 27、B 28、A 29、A 30、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ABCDE 32、ABC 33、ABCE 34、ABC 35、ABCE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6、簡述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論的主要內容。P17
答:每個國家都應該根據各自的優勢條件,生產其成本最低、絕對有利的商品。并積極主張實行專業化分工,進行自由貿易。
分工之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斯密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勞動者的技巧因分工而日進;二是專業化,分工免除了從一個工序轉到另一個工序所損耗的時間;三是分工促進了專業化機械設備的發明和使用。
根據“絕對優勢”理論,各國由于存在生產技術上的差別,以及由此造成的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別,這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基礎。各國應該集中力量生產并出口其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而進口其不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其結果比自己生產所有產品更有利。
“絕對優勢”理論揭示了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生產能使資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規律,也首次論證了貿易雙方都能從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中獲利的思想,開創了對國際貿易的經濟分析。但“絕對優勢”理論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在現實社會中,一些發達國家可能在某種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而一些落后國家可能不具有任何生產技術上的優勢。如何解釋這種絕對先進國家和絕對落后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成為了問題。
37.簡述發展中國家實現地區一體化的政治和機構因素。P193
答:綜合發展戰略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一體化現象進行了研究,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一體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種發展戰略。其動機有經濟方面的也有政治和機構方面的,政治和機構因素主要有:1、各成員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的差異。2、各成員國的政治意愿及政治穩定性3、該集團對外政治關系。4、共同機構的效率及其共同利益狀況。
38.簡述共同海損的含義及其構成條件。P331
答:海損可分為“”和“單獨海損”兩類。所謂“共同海損”是指船舶在海運途中遇到危難時,船方為了維護船舶和貨物的共同安全使航行得以繼續完成,有意并合理地作出某些特殊犧牲或支出的額外費用。例如,貨船失火之后用灌水的方式撲滅大火,失火過程中燒掉的貨物不是共同海損,而灌水造成貨物的損失是共同海損。在避難港的裝卸費也是共同海損。在修船期間的一些物料消耗、工資、必要的修理費也是共同海損。共同海損由所有貨主共同分攤。“單獨海損”是船舶或貨物純粹由于自然災害或意外而造成的損失,無需分攤。
共同海損構成條件:
1、危險是實際存在,不可避免的。
2、是有意識采取的行為產生的損失。
3、為船舶和貨物的共同安全而產生的損失。
4、非正常支出,某些特殊犧牲或支出的額外費用。
39.簡述匯付方式在國際貿易中對賣方的利弊。353
答:匯付的缺點是風險大,資金負擔不平衡。因為以匯付方式結算,可以是貨到付款,也可以是預付貨款。如果是貨到付款,賣方向買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資金,此時對賣方不利,賣方風險大,但對買方有利。而預付貨款則買方向賣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資金,此時,對買方不利,買方風險大,但對賣方有利。不論哪一種方式,風險和資金負擔都集中在一方。匯付一般只用來支付訂金貨款尾數,傭金等項費用,不是一種主要的結算方式。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 P9(課本第9頁)
答:外貿依存度=貨物進出口貿易額/國內(民)生產總值×100%=(5933+5612)億美元/19948億美元×100%=57.87%
出口依存度=貨物出口貿易額/國內(民)生產總值×100%=5933億美元/19948億美元×100%=29.74%
進口依存度=貨物進口貿易額/國內(民)生產總值×100%=5612億美元/19948億美元×100%=28.13%
41、P44
答:凈貿易條件=(出口商品價格指數/進口商品價格指數)×100%
=(103%/124%)×100%=83.06%
收入貿易條件=(出口商品價格指數/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出口商品數量指數
=(103%/124%)*200%=166.13%
2006年中國的凈貿易條件83.06%,這表明中國凈貿易條件惡化了,收入貿易條件166.13%,收入貿易條件改善了。雖然中國凈貿易條件惡化,但商品出口大量增加抵消了價格的不利變化,導致收入貿易條件改善了。
注:如果貿易條件小于100,表明貿易條件惡化。如果貿易條件大于100,表明貿易條件改善。如果貿易條件等于100,表明貿易條件不變。
42、P119
答:有效關稅保護率=[(進口商品名義關稅—原料價格在最終成品中占的比率*進口原料名義關稅)/(1—原料價格在最終成品中占的比率)]×100%
進口商品名義關稅=有效關稅保護率*(1—原料價格在最終成品中占的比率)+原料價格在最終成品中占的比率×進口原料名義關稅=10%×(1—35%)+35%×4%=8%
43、P276
解:凈價=含傭價(1—傭金率)
含傭價=CIF凈價/(1—傭金率)=2000/(1—5%)=2105.26美元
答:CIFC5%是2105.26美元/公噸
五、論述題(本大題10分)
44.論述普惠制的主要原則以及在現實在的執行情況。P104
答:普遍優惠制簡稱普惠制,是指發達國家承諾對從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輸入的商品,特別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給予普遍的、非歧視的和非互惠的關稅優惠待遇。這種稅稱為普惠稅。原則:(1)普遍性。指所有的發達國家應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給予普遍的優惠待遇。 (2)非歧視性。指發達國家給所有的發展中國家以同等的優惠待遇,不應歧視某一或某些發展中國家。 (3)非互惠性。指發達國家應單方面給予發展中國家以優惠待遇,而不要求發展中國家向其提供反向優惠。
實行普便優惠制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歐盟、瑞士、芬蘭、瑞典、挪威、奧地利、前蘇聯、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等30個給惠國推出16個優惠方案。接受優惠的國家有中國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是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國家普惠制的受惠國。
30個給惠國推出16個優惠方案,主要規定有:1、受惠地區的規定。2、受惠產品的規定。3、關稅減免的規定。4、對給惠國的保護措施的規定。5、對原產地的規定。6、有效期。
普惠制沒有真正完全實施如:1、把某些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2、對一些敏感性商品不給優惠。3、采取一系列的保護。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45.該合同不是真正的CIF合同,而是類似于DES的到貨合同。
答;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IF)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把貨物送過船舷后交付,貨過船舷后買方須承擔貨物的全部風險、滅失或損壞,賣方必須支付把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開支和運費,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的海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而合同中規定:“買方須于9月底以前將信用證開抵賣方,賣方保證不遲于12月5日將貨物運抵鹿特丹,否則,買方有權撤銷合同。如賣方已結匯,賣方必須將貨款退還買方”。合同表明賣方要保證按時到貨。根據CIF賣方只要保證按時在裝貨港交貨,賣方不保證按時到達。因此,該合同不是真正的CIF合同,而是類似于DES的到貨合同。
合同有效,因為國際貿易慣例是以合同雙方的自愿為原則,慣例本身不是法律,雙方沒有強制執行的義務。雙方可以在合同中作出與慣例不同的規定。盡管合同規定是CIF,而合同中又有與CIF不同的規定,合同有效,合同中與CIF規定不同的部分,以合同規定為準。
本真題答案word文檔下載:
![]() |
全國2009年10月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試題答案.doc |
掃描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